媒体之声

媒体之声

    人民日报-人民网:回乡创业,大学毕业生新选择(文化观察)

    日期:2008-12-05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量:

    山东省六部门近日出台政策,农村生源毕业生回乡落户可重新分得土地


    回乡创业,大学毕业生新选择(文化观察)


    本报记者 马跃峰


      “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可以选择回乡务农,重新分得土地。”日前,山东省公安厅、民政厅、农业厅、人事厅等六部门联合出台了一项政策,规定未经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派遣到工作单位的大中专院校农村生源毕业生,可回家庭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直接办理落户手续,重新分得土地。


      针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山东省出台的这一举措可谓适逢其时。“这既解除了农村毕业生的后顾之忧,又为大学生到农村自主创业扫除了障碍。”山东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回乡务农成为一些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的新选择。在山东部分高校,一些大学毕业生放弃人才扎堆的大城市,回到生养自己的土地,重新成为农民。当然,这些大学毕业生回乡务农,有许多人是迫于就业压力而做出的无奈之举,但也有一部分毕业生是主动到农村去寻找创业机会的。尽管创业之初备尝艰辛,尽管家乡父老有许多不理解,他们还是想方设法克服暂时困难,在黄土地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很多人拿我作反面教材”


      2008年夏天,当村里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时,山东农业大学的毕业生谢思惠却放弃免试研究生的机会,回到福建农村老家。


      “当时,村里人议论纷纷,本来以为我能跳出农门,没想到又回到农村。很多人拿我作反面教材,教育孩子千万别跟着学。”回忆起往事,谢思惠非常感慨。“从小长在一个偏僻的村庄,亲眼看到农民多么苦,农村多么落后。高中时,老师讲到山东农业,说那里农民种菜一亩收入能达到5000元。那时我就立志,当一名懂科技、能创新的农民,把最新技术带回来,让家乡每亩土地的产出也由500元变成5000元。”


      回到家乡,谢思惠承包了30亩地,全都种上生姜。他种姜和别人不一样,每条姜沟的长度、每棵姜苗的放置、每次农药的喷洒,都经过精密计算。在学校参与研发的“姜光合特性及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超高产生姜生长发育调控技术与应用开发”,成了他的“秘密武器”。谢恩惠的生姜出土了,亩产量达到3500—4000斤,比当地普通姜产量高出900斤,按每斤2元计算,每亩地至少增收1700元。


      今年10月,他联合本村青年,成立专业合作社,吸收了100多户会员,种植品种从生姜扩大至茶叶、地瓜。“乡亲们看到效益,都说上过大学就是不一样。下一步,基地发展到一定规模,我要和大家一起成立一个融农产品加工、农资服务、旅游餐饮为一体的农业企业集团,和大家一起发家致富。”谢思惠对未来充满憧憬。


      从“大学白念了”到刮目相看


      在山东省惠民县,潘学鹏毕业回乡,也曾引起不小的轰动。2004年,潘学鹏从山东大学毕业回到惠民县李庄镇,贷款创办了一家绳网加工企业。两年后,公司发展成为年产值100万美元、利税8万美元、产品达9大系列120个品种的知名绳网出口企业。


      “能够在大城市生活是很多人的梦想,所以我回农村,没有一个人赞成,更何况,创业本身就充满了艰辛。”潘学鹏说,由于缺少经验,他的产品曾因达不到验收标准被拒收。为此,他先后3次去上海、5次到江苏学习新技术,遇到难懂的问题,常常通宵达旦地钻研。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到知名绳网出口企业,潘学鹏只用了短短几年。


      2000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吕群山回到家乡招远市金岭镇。他发现,城市绿化需要大量树木,便承包了村里8亩土地,从事苗圃培育,发展高端绿化树木。2002年,他将产品搬到烟台果蔬会上,得到育苗同行、绿化用苗圃单位的认可,购货订单纷至沓来。目前,他的苗圃已发展到97亩,年实现利润20多万元。


      “回乡之初,许多人说我大学白念了,在农村生活,书本有什么用?渐渐地,村里人对我这个农校毕业生开始刮目相看。”吕群山说。


      毕业于聊城大学的宁吉磊与吕群山有同样的感受。2004年,他利用所学动物医学专业知识,回到家乡搞起养猪行当。养猪场规模由最初的十几头发展到现在的400多头,宁吉磊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养猪大王。去年,宁吉磊的养猪场出栏600多头,年收入达到30多万元。


      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很关键


      采访中发现,回乡创业成功的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除了自身就业观的及时转变和调整,最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和社会在关键时刻的大力支持。


      米兰「中国内陆」官方网站,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毕业生艾宝荣以养蝇著称。她养殖的家蝇,与人们视为害虫的苍蝇不同,其蝇蛆的营养价值很高,经过灭菌、除臭、脱水,制成浓缩蛋白质,成本低廉,市场前景广阔。可是,随着养殖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她的资金严重缺乏。正当她求助无门时,济南市妇联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帮她贷到100万元。2004年,正当吕群山为扩大种植规模而发愁时,政府为他送来2万元小额贷款。当年,他的苗圃从8亩扩至24亩。


      山东“青春创业行动”几经探索,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在政策方面,山东各级团组织联合有关部门先后出台40余条有利于青年创业的政策;在资金方面,团省委联合有关机构设立“高新投基金”、“风帆基金”等30多个不同额度、不同使用方向的青年创业基金;在培训方面,为青年配备创业导师,进行“一对一”辅导……在“青春创业行动”的支持下,成千上万青年得以成功创业。


    《人民日报》2008年12月1日第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