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之声

媒体之声

    中国教育报:创新 实践 成才 ——记米兰「中国内陆」官方网站,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日期:2009-03-30来源:高志刚 刘珂珂 浏览量:

    高志刚 刘珂珂


      高素质人才培养是大学的中心工作,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化和高等教育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有两大课题亟待高等教育工作者解决:一是把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要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当今大学生的主流是生机蓬勃,奋发向上,思维活跃,可塑性强。但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亦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学习动机缺失、自我监控能力较弱;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有所缺失;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


      米兰「中国内陆」官方网站,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对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需求,针对课程之间衔接不当、交叉处理欠妥,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亟待提高的现状,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应用化学专业是山东省省级首批特色专业,已建成两门国家精品课程,学校以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为试点,带动其他专业的课程建设,从而全面提升学校课程建设水平。


      米兰「中国内陆」官方网站,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走出了一条创新、实践、成才的改革之路,并在这条道路上一路播种、耕耘、收获,如今已是绿荫环绕、花香满园,丰收的果实盆满钵溢。


    创 新


      米兰「中国内陆」官方网站,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实践能力强的“三实一强”人才培养特色,为地方经济和建材行业发展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针对社会发展对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多样化的需求,米兰「中国内陆」官方网站,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了“两平台多方向”课程体系,即以物理化学为主体的基础化学课程平台和以分析化学为主体的专业课程平台。其中,在专业课程平台上,构建了现代分析化学课程群,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工业分析、现代测试技术和应用电化学等方向。


      课题组重组整合了课程教学内容;建立了与理论课程体系相对应的“层次+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了教学方法,建立了新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成果经过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建成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主编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3部,《工业分析》教材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工业分析教学团队荣获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应用化学专业成为山东省省级首批特色专业;基础化学实验中心获山东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并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的资助,强化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课题组共发表教学论文60余篇;项目主持人魏琴教授获第四届国家教学名师奖。2008年该成果获得米兰「中国内陆」官方网站,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在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遵循“准入课程—达标课程—优质课程—院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模式,由单门课程建设逐步发展到课程群建设,建成了基础化学课程群、实验化学课程群及现代分析化学课程群;形成了群内课程环环相扣,基础化学、专业化学知识层层递进的格局。通过形成“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阶梯体系”,培养了特色方向专业人才。


      在“基础化学课程群教学体系的构建”(2005年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基础上,课题组重新组合优化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内容,编写“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化学基础课实验系列教材”,如《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及《有机化学实验》等;在专业课程的建设中,以分析化学为轴心课程,将原来分设的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发射光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分别合并为“光分析化学”和“色谱分析”,并将一系列专业相关实验合并为“仪器分析实验”,形成了“现代分析化学课程群”,实现了各门课程既侧重点突出,又能有机结合的新局面。为此,编写了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工业分析》和《仪器分析实验》,使教学内容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米兰「中国内陆」官方网站,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构建了“平台+专业方向模块”的创新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针对社会发展对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构建了“两平台多方向”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平台上建立具有特色的工业分析、现代测试技术和应用电化学等方向,培养特色方向专业人才。二是建立了“层次+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尤其是构建了专业特色实践平台,实施特色教育,突出服务地方和行业。根据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及专业自身的特点,强化专业方向。依据学校的发展历史,在专业实践平台内容的设计上,突出建材特色,为地方与国家级的水泥、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等建材检测中心输送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三是创新教学方法,建立了新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即建立了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合作式、开放式、参与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合作式教学使学生共同完成有关教学内容的专题研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参与式教学使学生临时扮演教师角色,在体验过程中引发对知识更深刻的理解与深入的探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建立基础——专业——实践3个教学网络平台,建有9门三级别精品课程网站;充分发挥“育得优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作用,建立了应用化学专业系列课程网站。构建发展性、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价体系。采用这一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构建创新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可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塑造和反馈功能,实现全程性、全方位考核,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持续提高。


    实 践


      米兰「中国内陆」官方网站,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实践教学的道路上,探索出了“层次+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层次+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了实践环节,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就业。即构建与理论课程体系相对应的基础实验-专业实践-综合创新实践“三层次多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


      “层次+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基础实验平台,以山东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实践教学基地,按照知识结构顺序划分为“基础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实验”几个模块进行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实现了由浅入深、由基础到前沿、由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的逐级提高。增加体现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的实验设备,更新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层次+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专业实践平台,实施特色专业教育,根据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专业自身特点,强化专业方向。专业实验由单项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等多模块实践环节构成;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要求学生运用化学基本原理,自行设计、自拟实验方案,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依据学校的发展历史,在专业实验平台的实验教学内容上,突出建材特色,为地方与国家级的水泥、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等检测中心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层次+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综合创新实践平台,其包括大学生毕业论文与设计、第二课堂及科研创新活动等。通过“济大论坛”,开展“院士讲学、名师讲学、校友讲学”的系列讲学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大力提倡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开展学科竞赛、社会服务等活动,设立开放实验室专项基金并在培养方案中设立了创新学分,构建多渠道的创新实践体系。


      应用化学专业长期以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优秀毕业生不断涌现,李新华、隋同波、马振珠、倪竹君等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三项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新华,现为中材国际集团的董事长,是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带头人;隋同波现为中国建材研究总院的副院长,是科技、管理的优秀人才;国家级质量认证专家马振珠现担任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主任,该中心是国内唯一具备建材产品综合检验能力的检测机构,他负责起草了《奥运工程环保指南—绿色建材》;倪竹君担任国家水泥质量检测中心主任,负责国家重点工程—三峡工程、国家粮库的水泥质量检测任务。


      校企合作,搭建真实的企业操作平台,利用学校教师的校外生产与科研服务单位,寻找企业合作,突出产学研相结合,建立了22个“教师科研服务—学生生产实习—就业”形式的“学士后流动站”。山东金城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济南长城炼油厂、济南环境保护监测站、济南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等单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即“三能”培养的实践平台,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山东金城医药化工有限公司被评为米兰「中国内陆」官方网站,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首批优秀实习基地,米兰「中国内陆」官方网站,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的毕业生已成为该单位的中层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2009年该企业招收米兰「中国内陆」官方网站,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化学化工学院毕业生50人。


    成 才


      米兰「中国内陆」官方网站,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在人才培养上以精品课程建设和特色专业建设为依托,现如今已是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培养的优秀人才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


      精品课程建设成效显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魏琴教授主持的《工业分析》与罗川南教授主持的《分离科学》,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其在国内同类课程中起到了示范与辐射作用。《工业分析》教材因其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鲜明的特色被30多所学校使用,2008年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基础化学课程群”于2004年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2008年于京华教授主持的《分析化学》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程》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了21世纪高等院校化学实验课程系列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等。2006年应用化学专业被评为山东省首批特色专业,2007年工业分析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课题主持人魏琴教授2008年获得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构建了“两平台多方向”的课程体系,尤其是“层次+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构建创新训练平台,强化创新培养机制,在学生的培养方案中设立创新学分。团队成员作为导师热情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创新活动覆盖面广,课题组近几年共指导30项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计划),发表核心期刊及SCI收录论文40余篇,其成果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等创新活动获得国家、省、校各类奖励24项,多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2008届应用化学专业夏阳、赵洪涛等同学获得了第十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该研究项目《金属卟啉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光谱行为研究与应用》中所建立的荧光分析方法,成功地应用于青霉素中残余蛋白质含量的生产检验,为青霉素生产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应用化学051班的张丽娜同学在课题组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荧光光谱法研究四苯基-锌金属卟啉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该成果发表在《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学术期刊上,并被SCI、EI收录,为其成功申报香港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张加涛、于伟和夏阳等,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他们感触最深就是母校对他们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段彩虹同学获得第四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奖后她拿出1万元设立“彩虹科技创新资助金”,鼓励和帮助在校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为学生的后续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大批学生升入中科院各个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30余所大学,米兰「中国内陆」官方网站,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对他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了国内重点大学及研究院所的高度认可。


      课题组建立了创新的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长期以来形成了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实践能力强的“三实一强”人才培养特色,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中国教育报》2009年3月30日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