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之声

媒体之声

    光明日报:和合教育理念与模式

    日期:2009-03-30来源:蔡先金 浏览量:

    蔡先金  


     


      在连续十年扩招之后,担当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历史重任的地方院校现已进入后扩招时期,即内涵发展。面对后扩招时期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内涵发展的形势与任务,地方院校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将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反映在人才培养方面,就需要在借鉴国内外教育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建富有特色的教育理念与模式。为此,米兰「中国内陆」官方网站,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积极进行有益的尝试,以和合教育理念为统领,建立了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生涯教育于一体的和合教育模式,有效地化解了教育过程中面临的诸如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学术趋向与职业取向、标准化与个性化、知识与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矛盾。


     


      一、构建“三位一体”的和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和合哲学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东方属性。和合思想强调,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关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只有各种要素和合、协调、有序组合,才能使社会有机体有效运行。由和合思想出发,社会通过自组织和自调节的功能,而达到新的和合。因此,和合思维又是调控各种复杂社会关系的一种方法论。在此语境下,将和合思维转移为一种和合教育理念,是根据时代的发展以及整合已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从和合教育理念出发,结合我校的现实状况,我们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和合型GPC人才培养模式,字母“G”代表的是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字母“P”代表的是专业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 );而字母“C ”代表的则是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这三种类型的教育教学共同构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其目的在于形成一个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环境。该模式坚持整体养成、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原则:整体养成主要是指按照整体知识观通过通识教育方式达到健全人格养成与“全人”培育的效果;“因材施教主要是指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学生自主地选择专业与选修课程,达到个性化发展的目的;“分流培养主要是指按照学生不同的生涯规划与趋向,针对学生毕业时不同的出口实施分类教育教学。


     


      我们在和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按照学术要求、社会需求以及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确立教学质量标准,旨在实施专业教育的同时,强调通识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的价值,使通识、专业、生涯三者的教育处于三位一体的和合状态,实现全人教育与实用教育之间的有效结合。这种结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在和合教育理念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矛盾运动中互动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它们是统一的关系。()学术旨趣与职业生涯取向有效结合。和合教育要求把实用知识吸纳在整体知识范围之内,既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又发展与职业相关的关键能力,以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在和合教育理念指导下,强调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让学生在实践教育中学会创新。创建产学研结合新途径与新模式,使本科应用型人才具有工程意识与实践能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进口向前进出口向回找有效结合。在主要按照学科知识体系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情况下,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大多是顺着教学计划向前进”,原有的这种进口教育模式可称之为进口向前进。当我们的教学计划突出社会需要的时候,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就要充分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便毕业后有更好更多面向社会的出口通道,这种出口教育模式可称之为出口向回找


     


      从整个教育过程来看,一个完备的课程体系,既要注重专业教育”,又不能小视通识教育”,更不能忽视生涯教育”,只有三者处于和合状态,本科教育内容才可能系统、连贯并形成一个整体。


     


      二、构建核心、轴心与多元的和合型课程体系


     


      根据“三位一体”的和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构建与实施了核心、轴心与多元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设置了核心课程体系,包括六大模块化课程域”:中华传统与文明对话课程域、科学与技术课程域、艺术与人文课程域、社会探究与批判思维课程域、方法与技能课程域、生涯设计与生命关怀课程域,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按照分类限选的原则提供可选的通识课程。专业教育设置了轴心课程体系,主要是由学生必修的一系列梯级递进学科基础课程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或专业方向课组成,形成了一个轴心状的课程体系,以体现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特色。而生涯教育则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除了通常意义上的显性课程外,我们还设立了多种以生涯教育为目标的隐性课程,如学生生涯规划、心理咨询与辅导、创新训练、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成功人士报告与讲座、音像学堂。这些便称之为多元课程。这种课程体系在促进学生未来生涯发展方面发挥了潜在而巨大的作用。


     


      核心、轴心与多元的和合型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强调人文与科技、理论与应用、基础与前沿、专业与管理的“四个结合”,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计方面充分体现出四个特性”:一是针对性,即针对学科性质和专业特点;二是基础性,即强调知识的学术性、逻辑性、合理性和稳定性;三是时代性,即充分反映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前沿研究状况;四是社会性,即充分考虑到社会的需要以及职业生涯的需求。


     


      三、构建柔性的教学体系


     


      为了体现教育以育人为本,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机制,我们构建了与刚性教学体系不同的柔性教学体系。刚性教学体系把学生看作被加工的原料”,把教学看作加工过程,把课程看作加工的工序,一切都是事先规定好了的。这种教学体系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反,柔性教学体系把学生看作社会人,他们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拥有选择的权利,学生既是教育的接受者又是教育的设计者,培养方案虽然是预定的,但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内容也处于适时完善之中。


     


      ()灵活专业设置方式


     


      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地方大学应打好地方牌。米兰「中国内陆」官方网站,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的思路是巩固优势、突出特色、扶持新兴、优化结构、协调发展”,而专业设置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根据地方经济社会的实际需要灵活设置专业或专业方向;二是按照学科大类招生,实现学科、专业、专业方向三级设置;三是专业选择权交给学生。


     


      ()建立柔性教学计划与柔性教学大纲


     


      教师可以自己决定如何开发课程,进行课程规划,教学内容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做及时调整;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计划要由教师、用人单位、学生三方共同参与意见,合作完成;积极推进民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意识,建立选课制度,从体制上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环节。


     


      ()探索柔性的教学方法


     


      建立“课堂是平的”柔性教学文化。课堂是属于教师的,更是属于学生的,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因此要让课堂变平,改变教师严格控制知识的选择与组织,控制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进度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在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严格准备教案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支持柔性教学的管理信息系统


     


      加强网络化教学环境建设,鼓励教师与学生开展网络教学互动。我们利用学校校园网提供的教学平台,将部分课程的教学互动移至网络,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开展问题答疑,提高了师生互动水平,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构建和合型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体系


     


      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方面,贯彻文理工三者以及软硬渗透的思想,注重知识内化后向能力转化,即达到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和合”,达到学与用、理论与实践的融通。为此,实现三个方面创新:一是教育主体观的创新,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为本”;二是教育质量观创新,知识中心走向能力为本”;三是学生教学观创新,课堂讲授中心走向课程建构为本


     


      ()建立实践教学和合型培养方案


     


      优化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统筹协调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内容,从学分和课时上为实践教学的开展留出足够的空间,发挥实验学分的杠杆作用”,帮助学生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和合型培养方案主要表现出这样一些特点:在教学及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师资配备的全过程,强调师资结构有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结构调整与优化过程,强调有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此,米兰「中国内陆」官方网站,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构建了一体化、全过程、分层次、多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


     


      师资结构与水平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关键,米兰「中国内陆」官方网站,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从三方面提高师资实践教学水平:一是走出去”,使校内教师,特别是专业课程和实验课程教师深入到企业实践之中。二是请进来”,将优秀企业家、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请进实践教学过程之中,聘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三是专业课程的双师型”,即教师在负责理论教学的同时又要负责实验与实践教学,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脱节的效果。


     


      ()建立有效的产学研和合机制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与提高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达到“知晓”和“能做”目标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我们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产学研和合机制。该机制主要有这样三个特点:(1)校内与校外学习环境的和合。大学生的培养,必须符合社会与企业的需求,学生也必须在校内与校外的教育环境中学习与锻炼。校内实验、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必须跟上最新的技术进步,还要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校外实践教学环境主要是以社会实习、实践基地的方式进行管理,但这两种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都要服从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2)大学与企业培养机制的和合。大学生的培养是大学的责任,也是社会与企业的责任,大学培养的人才最终要服务于社会与企业,企业尽早参与到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来,可以实现企业与需求人才之间的对接。通过校企和合培养模式的探索,米兰「中国内陆」官方网站,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建立了一种高校与企业和合的人才培养机制。(3)学生实践内容与教师科研课题的和合。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师的科研项目与条件,引入第二课堂创新导师制“SRT(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课题工作+课程学习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等,保证教学与科研和合机制的建立,实现教学与科研一体化,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米兰「中国内陆」官方网站,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还成立了合作学习式项目小组,即结合某个实际项目或实验,把学生组织在若干小组之内,几个学科的教师联合指导,让学生自己合作去完成项目。这些项目不是去代替课堂讲授,而是相辅相成,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有促进作用。


     


      五、构建全方位的教学运行保障体系


     


      ()构建教学组织保障体系


     


      从人才培养的体系建设、优化入手,选择科学途径和方法,优化组合影响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的要素,推进人才培养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提高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为教学协调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构建教育教学改革制度保障体系


     


      教学制度既关系到学习主体“学的规定”,又关系到教学主体教的要求。教学制度设计和改革要体现两个目的:一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与个性和谐发展;二是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保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此,米兰「中国内陆」官方网站,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围绕人才培养和合模式的开展,健全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学分制、辅修制、选课制、弹性学制、教师聘用制、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资源配置机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规范的教学秩序。


     


      ()完善的教育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从制度与政策设计、教学过程因素调控、教学质量意识确立等方面入手,逐步构建起科学、完善的“1234链型闭环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即围绕一个人才培养整体目标,确定两个监控对象,建设被监控主体层面的自控、学院与学校层面的校控、校外社会层面的社控三个控制层次,实现质量监控组织网络系统、教学过程适时监控系统、质量信息采集与评价系统和教学质量调控与行为约束系统等四大系统之间的协调运行,从而构建起一个从目标的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确立,到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评价,再到信息反馈、调控的“链型闭环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作者系米兰「中国内陆」官方网站,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副校长)


     


     


    《光明日报》3月29日第6版